保佑命之

保佑命之

        一詞出自詩經,原文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白話《詩經》說:高尚優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保佑命之」釋義為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

      台灣最早王爺廟台南四聯境普濟殿,於清光緒9年(公元1883年)為祝賀新營太子宮開基舊廟拜亭完工,贈送「保祐命之」匾額;後來某年普濟殿駐駕太子宮時因招待誤會導致交流中斷超過一甲子,後因民國100年「護國庇民南都巡禮」兩廟再恢復交流情誼;民國105年(公元2016年)為祝賀新營太子宮新廟拜亭完工,普濟殿再贈送一塊由百年花旗松巨木製作而成,總長度19.9尺(603.5cm)、寬度4.38尺(133cm),重量高達1500公斤相同匾文「保佑命之」大匾,並祝賀台灣中壇元帥總廟新營太子宮啟建丙申年羅天大醮大典順利圓滿,歷經133年再次贈送相同的匾文賀匾,代表兩廟深厚情誼。

    「保佑命之」大匾於201673日(農曆529日)星期日正午12時正舉行揭匾大典。

      普濟殿與太子宮的交陪情誼,自清代舉辦「府城迎媽祖」(俗稱北港媽落府)繞境之時便已建立。昭和三年(1928),太子宮重修落成,舉行建醮儀式,普濟殿亦遠道而來共襄盛舉。

     《台灣日日新報》有如下的報導:「新營郡太子宮庄太子宮。建自二百年前。前年該地有志。募萬餘重新。者番竣工。自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建慶成福醮。庄中盛結綵壇。又台南普濟殿。亦遠來祝賀。人山人海。極呈一時盛況。」(昭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當年,普濟殿送來的賀禮「保祐命之」匾額,今仍懸掛在太子宮舊廟中門門楣之上,上款為「落成誌慶」,下款寫著「普濟殿鏞鏘社一同」。一同的寫法即是受到日語語法「一緒に」的影響。

      日治時期,中國上海、福州的京劇班紛紛來台演出,有些演員甚至獲邀到地方戲班或子弟班擔任教席,孕育了早期的台灣本地京班,設於普濟殿的「鏞鏘社」便是其中之一。

nDZHKvRwTzO0zg8vmfbW5A_thumb_6d5.jpg
IMG_6126.jpg